【信息时报】12岁男孩溺水脑死亡,父母捐赠器官 溺亡男童“边缘心”救了心衰男童

2018-09-05

 信息时报讯(记者 蒋隽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)12岁男孩溺水脑死亡,父母愿捐赠器官,但因有心脏骤停有损伤不是移植条件最佳的“边缘心”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团队将这颗“边缘心”修复后成功移植到一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11岁男童身上。昨日,记者在该院看到,获救男孩恢复良好转入普通病房。


  11岁男童竟得心肌病

  4个月前,11岁的男孩小鑫(化名)开始不想吃饭,肚子胀痛,双侧下肢浮肿得厉害,并且普通的活动就让他疲惫不已,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。吴钟凯解释称,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,患者的心肌会越来越薄,心脏收缩无力,一旦出现心衰或者恶性心律失常,可能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,“发病前家属并不知道孩子患有此病。”

  由于病情已经到了终末加速期,小鑫出现了明显的心功能衰竭症状,心脏移植成为了小鑫最后的选择,而且病情留给孩子的等待时间也不多了。


  等来“边缘心”,手术风险增加

  经过1个月的等待,一个能和小鑫匹配的心脏出现了。这个心脏属于一个12岁男童小宝(化名),因为不幸溺水,曾经有过心跳骤停,由于心脏停跳时间过长导致了大脑不可逆转的损害。小宝的父母在得知儿子脑死亡的消息后,忍着悲痛同意将他的心脏捐献出来。但是,这颗心脏的移植条件并不好,心脏外科副主任殷胜利教授介绍,“心脏功能有所损伤,是一颗‘边缘心’需要修复。”大家经过讨论后,一致认为,错过了这次机会后,小鑫不知道能否等到下次供心的出现,评估后认为手术可行。


  2天ECMO给心脏恢复时间

  8月21日下午,手术开展仅仅不到3个小时,“新”的心脏已经移植到了小鑫身上。可是,在逐渐减低体外循环流量过程中,心脏不能顺利恢复功能,经与家属沟通后,吴钟凯教授和殷胜利教授立刻决定为小鑫进行ECMO安装,让ECMO代替心肺工作一段时间,帮助心脏争取恢复功能的时间。2天后,心脏恢复良好,拔除ECMO后,新的心脏顺利跳动,手术成功!2天后小鑫从ICU转回了普通病房。现在,小鑫已经可以正常吃饭和活动了,复查超声心动图,一切显示正常。

  专家提醒,如果孩子爱出虚汗,不好动,容易累,家长应警惕心脏病的可能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。


报道原链接:http://epaper.xxsb.com/html/content/2018-09/05/content_775724.html  2018-09-05